据《中国银行保险报》统计,截至8月14日,已有138家保险公司披露2023年上半年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以下简称“赔付率”),其中人身险公司80家、财产险公司58家。
整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138家险企赔付率中位数为41.67%,较去年同期提升近4个百分点,其中52家险企超过50%,较去年同期与2022年底数据均有明显增加。不同公司的赔付率分化较大,12家公司赔付率超过100%,14家公司赔付率为负,并且出现了畸高与畸低的数据。业内人士表示,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波动是正常现象,应长期持续关注,并在风险管控方面及时调整。
(资料图)
赔付率整体表现改善
从已披露赔付率的138家保险公司数据来看,赔付率整体表现迎来改善,虽然平均赔付率因为畸低赔付率的存在表现为负数,但从中位数来看,2023年上半年赔付率中位数为41.67%,比2022年同期的37.77%和2022年全年的36.91%都有明显提升。
对比去年同期变化,80家人身险公司中有57家公司赔付率有所提升,23家公司数据下滑;58家财产险公司中有28家公司赔付率提升,30家公司下滑。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助理、教授王国军表示,赔付率增加是预料之中,医疗费用增长和发病率增长会导致赔付率增长,这是一个长期趋势,但目前较快的增长速度说明保险公司经营健康险承压较大。
此前,某寿险公司总精算师也表示,赔付率稳定在50%-80%是比较理想的情况,一段时间内承保病种的发病率、承保人群本身的品质以及各地医保政策的变化都会导致赔付率产生波动,后续可能出现赔付率不断提升的情况。
具体从赔付率波动幅度来看,人身险公司中有16家波动幅度超过50个百分点,财产险公司则有19家。比如,2022年上半年,和谐健康保险赔付率为-8.89%,2023年上半年则升至463.32%。此外,赔付率上升明显的还有安心财险、鑫安汽车保险、建信财险和上海人寿等。赔付率下降较为突出的有大家养老、恒大人寿、国宝人寿、前海财险等。
面对赔付率波动,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郭丽军认为,考虑到疫情中后期因素影响,一些公司的赔付率变化比较大是正常现象。实际上,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国寿财险、大地保险等大中型公司的赔付率波动并不是太大,赔付率更易在小型保险公司产生波动。
加强风险管控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数据中出现了较大分化,12家公司赔付率超过100%,14家公司赔付率为负。“一般来讲,赔付率超100%意味着健康险亏损严重,为负数意味着公司为健康险提取了过量的未决赔款准备金。”王国军说。
赔付率最高的是安心财险,达10982.12%,该公司在披露数据时表示,波动主要因素有:一是公司因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已停止新单业务,且历史业务仍有退保需求,使得当期已赚保费规模骤减;二是历史业务尚有赔付成本,相对已赚保费而言规模较大。除安心财险外,赔付率超过100%的还有鑫安汽车保险、建信财险、燕赵财险、和谐健康保险、上海人寿、瑞泰人寿等。多家险企表示,赔付率异常是因为公司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规模较小。
郭丽军表示,小公司因其短期健康险的规模不大,极易产生赔付率大幅波动情况,而且许多公司经营短期健康业务时间不长,在数据积累、核保及经营成本的管控上经验并不丰富,由此导致赔付率过高或过低。因此,小公司亟须提升管理水平,控风险控成本,在定价、承保端下功夫。
此外,大家养老、国宝人寿、国华人寿、诚泰财险等14家险企赔付率为负数,大家养老还出现了-52643.82%的畸低赔付率。对此,大家养老表示,综合赔付率为负的原因主要为未决赔款准备金的释放。由于公司业务策略调整,自2022年起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量大幅下降,2023年上半年该类业务保费收入很少。以往年度业务赔付低于预期,未决赔款准备金释放较多,使得综合赔付率为负。
综合来看,赔付率超过100%及赔付率为负数的保险公司均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加。王国军表示,赔付率分化严重说明各家保险公司在健康险的经营与管理上还有较大差距。他认为,风险管控能力才是影响赔付率的关键,面对风险较高的健康险产品,更需在供需方费用控制上做到位,使赔付率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责任编辑:linlin]
标签:
138家险企公布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整体表现改善但分化加大
涿州地区家财险进入理赔高峰
聚焦家庭养老需求变化 洞察商业养老服务未来 《2023年中国商业
养老服务:10与90的“相向而行”
大家保险“城心医养”:用服务跑通保障之路
交银国际:维持友邦保险(01299)“买入”评级 上半年新业务价值
金融监管总局批复七险企设立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 专家称承接跨境
财政部:做好农业保险防汛救灾 提升理赔服务质效
财政部:做好农业保险防汛救灾 提升理赔服务质效
探索乡村振兴之道,中华保险在行动——实地调研豫鲁川乡村普惠金
央行降息了!方正证券:对A股市场短期走势影响有限,有利于顺周
花旗:予友邦保险(01299)“买入”评级 目标价降至105港元